新闻动态
九游会主页:
拉链是把两片织物暂时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部件,常见于衣物、行李箱、手提袋、背包等。图1显示一现有的拉链,其包括两片拉链链布10、12,拉链链齿14、拉链拉头(slider)16、拉链的起始端20及拉链的终点端22,拉链拉头16具有一拉片(puller)18供使用者能轻易滑动拉链拉头16,拉链拉头16移动时,会使两片拉链链布10、12的拉链链齿14啮合或分开,当拉链拉头16被移动至拉链的起始端20时,拉链被完全打开,相反的,当拉链拉头16被移动至拉链的终点端22时,拉链被完全闭合。图2显示另一现有的拉链,其同样包含两片拉链链布10、12,拉链链齿14,但此拉链使用两个拉链拉头24、26,当两个拉链拉头24、26靠在一起时,拉链被完全闭合,当两个拉链拉头24、26彼此远离时,拉链被打开。
然而,现有的拉链并没有上锁功能,任何人都可以轻易打开拉链,安全性很低。因此,一种可以将拉链上锁的拉链锁,乃为所冀。
根据本发明,一种拉链锁包括两个拉链拉头及一解锁电路,该两个拉链拉头各具有一个上锁构件可以互相连接以将该两个拉链拉头锁在一起,该解锁电路用以解锁连接在一起的两个上锁构件。该解锁电路能借由很多种方式来判断是否要解锁,其中一种方式是利用指纹来判断。两个上锁构件可设为在各自拉链拉头的前端或是在各自拉链拉头的拉片上。
根据本发明,一种拉链锁包括一拉链拉头、一锁盒及一解锁电路。该拉链拉头与该锁盒各具有一个上锁构件可以互相连接以将该拉链拉头及该锁盒锁在一起,该锁盒被设置在拉链的终点端,该解锁电路用以解锁连接在一起的两个上锁构件。解锁电路能借由很多种方式来判断是否要解锁,其中一种方式是利用指纹来判断。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能够准确的通过详细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结合附图和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发明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图3显示本发明拉链锁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显示本发明拉链锁的第一实施例的上视图。参照图3及图4,拉链锁包括两个拉链拉头30、32以及解锁电路,其中解锁电路包含主板(mainboard)38、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40、电池42、控制板(controlboard)44、马达46及指纹传感器54,其中电池42提供电力给解锁电路的各部件。在此实施例中,解锁电路的组件是分散在两个拉链拉头30及32中,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解锁电路的组件也可以全部放置在同一个拉链拉头30或32中。拉链拉头30包含拉片34及上锁构件50,拉链拉头32包含拉片36及上锁构件48,拉片34及36是分别供使用者拉动拉链拉头30、32,其中拉片36上被嵌入指纹传感器54,上锁构件48位于拉链拉头32的前端,上锁构件50位于拉链拉头30的前端。上锁构件48、50有很多种实现方案,图5的实施例是以常见的机械结构为例,其中上锁构件48、50分别为锁勾(lockhook)及机械锁扣。当两个拉链拉头30、32被拉靠在一起时,控制板44会控制马达46驱动上锁构件50(机械锁扣)将上锁构件48(锁勾)锁住,此时拉链拉头30及32被锁在一起无法分开,因此拉链也无法被打开。当使用的人想要打开拉链时,需将手指按压在指纹传感器54上,指纹正确与否可以由显示灯52来显示,在指纹传感器54所侦测到的指纹通过认证时,主板38经柔性电路板40及软扁平电缆(图中未示)将解锁指令送至控制板44,控制板44再控制马达46驱动上锁构件50(机械锁扣)将上锁构件48(锁勾)解锁,进而使拉链拉头30、32可以分开。
图6显示本发明拉链锁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图7显示图6中拉片的上视图。参照图6及图7,拉链锁包括两个拉链拉头60、62以及解锁电路,其中解锁电路包含电池72、主板74及指纹传感器76,其中电池72提供电力给解锁电路的各部件。拉链拉头60包含拉片64及上锁构件68,拉链拉头62包含拉片66及上锁构件70,在此实施例中,上锁构件68及上锁构件70分别为永久磁铁及电磁铁(electricmagnet),而且分别嵌入拉片64及拉片66中。电磁铁(上锁构件70)没有通电时没有磁力产生,因此当拉片64及拉片66接近时,永久磁铁(上锁构件68)会吸住拉片66,进而让拉片64及拉片66连接在一起,此时拉链拉头60及拉链拉头62无法分开,因此拉链也无法被打开,达成上锁功能。当使用的人想要打开拉链时,需将手指按压在指纹传感器76上,在所侦测到的指纹通过认证后,主板74将送出命令使电磁铁通电产生与永久磁铁相反极性的磁力,导致电磁铁与永久磁铁互相排斥而使拉片64及拉片66分离,达成解锁功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图6的永久磁铁(上锁构件68)及电磁铁(上锁构件70)也可放置在拉片以外的位置,例如放置在拉链拉头60及拉链拉头62的前端,此外永久磁铁(上锁构件68)也可以用另一个电磁铁取代。在图6及图7的实施例中,只有一个拉片66上放置指纹传感器76,但也可以在两个拉片64、66上都设置指纹传感器76,让使用者的左右手都可以解锁,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图6的上锁构件68及上锁构件70是以电磁控制方式来让拉片64及拉片66连接在一起以达成上锁功能,但是使用其他方式让拉片64及拉片66连接在一起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例如使用图5所示的锁勾(上锁构件48)及机械锁扣(上锁构件50)将拉片64及拉片66锁在一起。
图8显示本发明拉链锁的第三实施例,其包括拉链拉头80、锁盒82及解锁电路,其中解锁电路包括指纹传感器90、控制电路(图中未示)、电池(图中未示)及传动解锁装置(图中未示),传动解锁装置能是马达或电池阀,控制电路、电池及传动解锁装置能全部设置在拉链拉头80或锁盒82中,或是分散设置在拉链拉头80及锁盒82中。控制电路、电池及传动解锁装置皆为成熟的技术,故在此不在赘述。拉链拉头80包含拉片84及上锁构件86,拉片84是供使用者拉动拉链拉头80,上锁构件86包含一插销。锁盒82是固定在拉链的终点端,其包含上锁构件88,上锁构件88包含一卡槽(notch)。如图8所示,当拉链拉头80与锁盒82靠在一起时,拉链拉头80前端的插销(上锁构件86)插入锁盒82的卡槽(上锁构件88),卡槽会将插销卡住,使得拉链拉头80与锁盒82锁在一起无法分开,因此拉链也无法被打开,达成上锁功能。当使用的人想要打开拉链时,需将手指按压在指纹传感器90上,在指纹传感器90所侦测到的指纹通过认证时,控制电路将控制传动解锁装置使上锁构件86(插销)脱离上锁构件88(卡槽),进而达成解锁功能。图9显示本发明拉链锁的第四实施例,其与图8的拉链锁几乎相同,差别在于,图9的拉链锁是将指纹传感器90设置在拉链拉头80的拉片84上。
图8及图9的实施例中,是以机械结构实现上锁构件86及上锁构件88,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用其他方案实现上锁构件86及上锁构件88,例如图6的电磁控制方式。图8及图9的实施例中,上锁构件86是设置在拉链拉头80的前端,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上锁构件86也可设为在其他位置,例如设置在拉片84上。
图10显示本发明拉链锁的第五实施例,其同样包括如图8所示的拉链拉头80、锁盒82、拉片84、上锁构件86、上锁构件88及指纹传感器90。图10与图8的装置的差别在于,图10的拉片84除了用来拉动拉链拉头80之外,同时也作为上锁构件86,此外指纹传感器90是设置在拉片84上,而上锁构件88包括一拉片槽用以放置拉片84。如图10所示,当拉链拉头80靠近锁盒82后,将拉片84放入锁盒82的拉片槽(上锁构件88),透过拉片84与锁盒82的接触而产生的接触感测信号,上锁构件88可以借由机械结构或电磁方式将拉片84锁住,使得拉链拉头80与锁盒82锁在一起无法分开,因此拉链也无法被打开,达成上锁功能。当使用的人想要打开拉链时,需将手指按压在拉片84上的指纹传感器90,在指纹传感器90所侦测到的指纹通过认证时,上锁构件88释放拉片84以达成解锁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全都是使用指纹作为解锁的依据,但也能够正常的使用其他方式来解锁,例如使用密码或是其他生物特征。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作的叙述为阐明的目的,而无意限定本发明精确地为所公开的形式,基于以上的教导或从本发明的实施例学习而作修改或变化是可能的,实施例为解说本发明的原理以及让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各种实施例利用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上而选择及叙述,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企图由权利要求来决定。
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发明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文博馆藏资源转化与方法研究 2.文创IP衍生与设计研究 3.非遗创新实践与产品设计研究 4.出版物设计与实践研究
1.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研究 2.文化遗产产业的创意理论与衍生设计研究 3.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创新研究 4.服装设计与创新研究
1.文化遗产与衍生创新设计研究 2.文创产品设计及理论研究 3.地域文化与品牌设计研究 4.文化创意与旅游服务产品设计研究究